“孵出几百只蜗牛!”这个小女生示范了一堂生命教育课 | 新京报快评
“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养了一只蜗牛,经过几个月的饲养,孵出了几百只蜗牛!”
据报道,近日,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二年级小朋友罗依晨,带着她养的蜗牛来到学校,同学们一下子全围上来了。一只白玉蜗牛缩在盒子里吃菜叶,触角动一下,或者身体挪动一点,都能让孩子们发出惊喜的叫声。更让大家开心的是,罗依晨还带来90只小蜗牛,送给同学们当礼物。
“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”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公众所认知。囿于种种限制,当前学校的生命教育常常仍停留于口头说教,有些苍白无力。如何让生命教育变得生动活泼、入脑入心,实乃当务之急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一位二年级女生养蜗牛5个月生了几百只宝宝,堪称生命教育的生动示范。
罗依晨小朋友养蜗牛,缘起于科学老师的奖励。今年5月,科学老师布置作业,请孩子们给蜗牛做个“家”,谁的“家”做得好,就奖励一只白玉蜗牛。
罗依晨获奖后,每天放学回来都是第一时间去看蜗牛,并向专家请教了养蜗牛的技巧。几个月下来,她也成了一个养蜗牛的小专家。“在养蜗牛的过程中,女儿越来越有责任感,收获很大。”老师把课本知识点衍生出来,变成对生命的探索,也获得了家长的认可。
有人说,生命教育就是用一种生命去唤醒另一种生命。这种唤醒并不抽象也不宏大,而是蕴含在日复一日的细心照顾中。通过亲身饲养,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生命的存在和成长,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,也能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和独特。
伺候蜗牛不容易,卵的孵化更有难度。一段养蜗牛的经历,何尝不是在涵养、成就一段有责任、有爱心的生命旅程。罗依晨小朋友送蜗牛宝宝给同学,更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分享的愿望。
因养蜗牛而受到关注的小朋友,并非个例。几年前,媒体报道杭州小学生孙悠翔将蜗牛养到“四世同堂”,也曾引发热议。一年多的养殖,让他喜欢上了蜗牛,生活也变得非常有趣,写了一些观察笔记,蜗牛也经常成为他周记的主角。而他由此所展现的爱心与耐心、责任感与使命感,也被科学老师赞为最好的生命教育。
尊重生命既是教育的起点,也是教育的归处。开展生命教育,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焕发生命的活力。亲手养育并见证生命的繁衍,确实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。
期待更多学校和家庭能开展更多类似“养蜗牛”的生命教育,从而让每一个年轻的生命个体获得更多的成长体验。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意思,生命教育又何尝不能落到实处。
撰稿 / 胡欣红(教师)
编辑 / 迟道华
校对 / 张彦君
推荐阅读:
拒为领导买早餐被威胁辞退,别把职场霸凌玩出新花样 | 新京报快评
被指“消费女性”,公考机构岂能如此“三观不正” | 新京报快评
投喂、逗弄藏马熊:该剥离对野生动物的浪漫化想象了 | 新京报快评
不是“最强”就是“最佳”,科技大厂莫再夸张宣传 | 新京报专栏
新京报评论,欢迎读者朋友投稿。投稿邮箱:xjbpl2009@sina.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。来稿将择优发表,有稿酬。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,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,附上作者署名、身份职业、身份证号码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(包括户名、开户行支行名称)等信息,如用笔名,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,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。
点击下方公号名片,阅读更多精彩观点